close

 



 


夕照葦草--消失中的眷村


夕照葦草--消失中的眷村


夕照葦草--消失中的眷村


 



 



 



 



 




 


每天騎著腳踏車


回老家照顧老爸的途中


都會經過台南最大的眷村聚落


只是近年的眷村改建


只留下


斷簷殘壁


每次經過這裡


仿佛看到自己年少時光


依稀還聽得見


空氣裏傳來小孩嘻戲笑罵的聲音





 



 



 


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


在此居住著原住民


兩三百年前「唐山過台灣」的閩南人


客家語系的移民


及民國三十八年後


從中國大陸各省遷移來台的外省人


各種不同的族群及文化


在台灣的土地上開出美麗的花朵


 




 


 


 



 



 





 


在台灣多元的社會中,眷村是最特殊的一個社群


 


眷村人民的生活方式


 


已成為台灣歷史及文化的一部份


 


台灣眷村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特殊性的背景


 


它是民國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口遷移


 


同時也是一種「政治性形態人口移轉」


 



 


 



 



 


眷村第一代------竹籬笆裡的春天


 


1949年(民國38年)


來自大江南北的大陸人


隨著國民黨政權抵台群聚而居


為避免228事件後遺症


使用由大陸運扺台灣的92萬兩黃金準備金


藉由薪資米糧散播全台


辦理集合式的「眷村」


由軍、公、教、中央民代按職等


抽籤安排各種等級不同的產權宿舍


 


韓戰前後浙江大陳島全島居民追隨蔣介石扺台


及手臂刺青「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韓戰義士


投奔自由寶島台灣


這二批群體也被國民政府興建「義胞新村」安置


所以集軍、公、教、義、中央民代


大致分為五大階層的眷屬宿舍散佈座落於台灣各地


 



 



 



 



 


眷村第2代-------大陸情結  愛國情操的眷村子弟


 


竹籬笆裡的第一代


帶著反共的思想 同時有了落地生根的念頭


磚牆水泥逐漸替代竹籬


與本省人(80%) 客家人 原住民組成新的家庭


第2代以焉誕生 


 


這是最輝煌的外省人第2代 (也是我年紀的這一代)


「外省人意識」極為強烈


為對抗不同文化衝擊和新環境的不安


在心理上形成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自我偏愛


眷村性格更形隔離封閉及排外


 


我的家是最特殊的


80%以上的眷村


父親是外省人 母親台灣人


而我的爸爸真偉大


一個台灣人竟然


從南京娶回第一大美女


回到台灣 台南


而選擇居住的地方


就處在眷村與本省人居住的間隙代


你說我是本省人


還是外省人第2代


 


我這特殊的身份


在年少時代


族群衝突最嚴重的時代


有時是最佳調解者


有時卻又是兩邊都不討喜的廖把丫


本省同學朋友想到


96新村的芝麻湯圓  饅頭大餅


想到流口水


一定是我帶隊往眷村走  (那時台灣人可不敢一個人往眷走)


想約外省女同學吃冰


傳紙條   一定是我


 


狹路相逢的幹架


誤闖地盤的衝突


難免的爭風吃醋


同學的省籍衝突


處在灰色地帶  身份模糊的我


就變成最後的調解者


 



直到


大道 96 崇誨 旭日新村


的血龍幫成立  (這幫派不同竹聯 四海  只是志同道合的外省第2代


                             血氣方剛的發洩與對抗本省人意識形態的組合)


他們要我表明立場 選邊站


後又不讓我進村


去看我心儀的女孩  xx台英


 


不久後


大學放榜負笈北上


就真離開了


我與眷村的難捨之情


 
















 


眷村第3代-----模糊的印象


 


第3代成長在經濟高度發展的台灣


老眷村拆除改建殆盡


第2代的努力


生枝發葉


第3代已遍佈融合入台灣社會


如今


大概我們會說


台北人  北部人 南部人


或下港人


本省人與外省人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


老眷村


也只能活在記憶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