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原行(14) ---- 洛陽關林


中原行(14) ---- 洛陽關林


中原行(14) ---- 洛陽關林


 



 


「關林」


是埋葬三國名將關羽首級之地


山西運城是關羽的故鄉


湖北當陽是埋葬他身軀之處


因此有


「頭枕洛陽,身在當陽,魂歸故里」之說


 


如果您問我


此趟中原之行


拜訪的眾多廟宇中


印象最深刻 最喜歡的是那座


毫無疑問的


答案是   關林


 


因為我喜歡關羽的悲劇性格


就如同我喜歡項羽一般


此其一


 


關老爺廟在台灣


常以武廟為名 是有名的武財神


看這關林香火鼎盛


看來兩岸皆同


有不少和我一樣求財若渴的信眾


此其二


 


中原眾多的廟宇都是新新的


能躲過文革的少之又少


難得關林


因關老爺的庇護


紅衛兵小子也喜歡關公


因此這廟宇竟得以原汁原味的保存


這是我喜歡這關林最主要的原因


 


 



 



 


古代埋葬帝王之處稱為「陵」


如武則天的「乾陵」


埋葬王公大臣的稱為「冢」


如文天祥的衣冠冢


埋葬聖人之地稱為「林」


如山東曲阜的「孔林」


和此處的「關林」


 


而「關林」亦是唯一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建築


自東漢建安25


曹操以王侯之禮


葬關羽的首級於此


已歷經1700多年


 



 



 


關林是以中軸線為主的明清建築群


有舞樓(又稱千秋鑒樓)


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


最後為關冢


 



 



立於廣場上的韆鞦鑒


 


為舊時燈影鑼鼓話興亡的所在 (也稱戲樓)


 


清代乾隆五十六年由山西商人施銀添建


 


與關林大門相對



 


是為祭祀關公時唱戲時用


 


其設計精巧  構築絕妙


 


為中國舞臺建築的典型代表


 


 



 


 


 


 



分立於大門兩側的明代石獅


踞立威赫


具凜然不可侵犯之姿


 


極富封建意味的大門 (儀門)


 鑲嵌著81顆金色門釘


體現了關林的崇高地位和關羽的身後榮耀


 


 


立於儀門左右重達3000余斤的鐵獅


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關公的遺物


雖歷400餘載風風雨雨


依舊肅穆含威



 


 


 


 



 


 


 


 



關林的儀門是一扇朱漆大門


鑲有81個金黃乳釘


81個門釘是帝王使用的標準


建陵者讓關羽使用了帝王規格


這與中國歷朝帝王推崇關羽的忠義仁厚有關



 

       



 


清朝乾隆年所建焚香爐


 





 





 


1780餘年來


關林因厚葬關羽首級而聞名


這裡峻宇脊瓦,古柏峻立,肅穆入廟


形成了濃厚的關公文化氛圍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


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


擴建成佔地200餘畝


院落四進   殿宇廊廡150餘間


而成目前規模宏遠的朝拜關公聖域


 




 


歷代御賜匾額繁多


包含


儀門威揚六合匾額


為慈禧太后御筆


 




 



 



 




 


關羽


擬神化成關帝聖君


 




 



 


關羽  夜讀春秋雕像





 


關林的最後進


是為關冢






 




 





 



 


關冢始於漢末


如今綠草如茵 高峻突出


江山雖改  關冢依然


 


關林翠柏  是洛陽八小景之一


 




 



 


關冢由石壁封口


僅留2個小孔


據說擲入錢幣若聽見迴響必帶來財運


老婆趕緊丟入幾個硬幣


而迴響


在幾公尺外拍照的我


也聽的一清二楚


 



 


我愛關老爺


但還是有話要說


 


關公忠義千秋的武聖形象


 


國人心裡已不可磨滅


 


 


雖說關羽視富貴如浮雲


 


保皇嫂千里單騎


 


對劉備忠心不二


 


但終因剛愎自矜  兵敗麥城


 


被孫權所殺


 


劉備為復仇


 


怒氣掩智  錯判軍情


 


被火燒連營七百里


 


病死於白帝城


 



關羽身負鎮守荊州重責大任


 


卻輕忽了諸葛亮


 


東和孫權  北拒曹操的交戰宗旨



 


自以為神勇無敵


 


且以 "虎女焉能嫁犬子"之意識


 


拒絕孫權結為兒女親家之要求


 


造成自己與劉備、張飛


 


結義兄弟之不幸


 


是蜀漢帝國由盛而衰的始作俑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