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原行(8)----龍門石窟 二


中原行(8)----龍門石窟 二


中原行(8)----龍門石窟 二


 


 



 



 


 


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陰豁生虛籟,月林散清影。



 
天闚象緯逼,雲臥衣裳冷。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





 



開元2324年(西元735736年杜甫24歲)


杜甫曾上洛陽赴貢舉,卻落第


開元29年(西元741年杜甫30歲)至天寶3年(74433歲)


杜甫時客東都洛陽


在洛陽期間曾到附近的伊闕(龍門)


觀賞著名的石窟佛像留下兩首詩作


另一首《龍門》



 





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往來時屢改,川路日悠哉。相閱征途上,生涯盡幾回。




 



 



 



 


奉先寺為一大型摩崖石窟


劈山而成 氣勢宏偉


此窟平面呈馬蹄形


 


 


三壁設壇


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


正(西)壁主尊盧舍那佛


左側有弟子迦葉


右側有弟子阿難及右脅侍普賢菩薩


南壁上則造天王、力士及供養人各一尊


壁面上則鑿有數座圓拱等身佛像龕


 


 



 



 



 


 



 


龍門石窟


始創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前后


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餘年


規模最大的開窟造像活動有兩次


北魏孝文、宣武和孝明三帝是第一次


計有35年左右


唐太宗、高宗、武則天和玄宗四帝是第二次


110多年


 


 


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


全部在西山


代表洞窟為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石窟寺和魏字洞


唐代造像幾乎占三分之二


大部分也在西山


武則天時轉移到東山


最有代表性的洞窟為潛溪寺、奉先寺、萬佛洞、看經寺


 


 


 


 



 


 



 



 


奉先寺露天摩崖造像龕


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


氣勢最雄偉 雕刻最精美的唐代石窟


沿崖造像的一座大型石窟


為武則天馭制後宮期間與唐高宗共同發起的政教功德事業


並由著名的西京實際寺善導禪師及司農寺卿韋機等檢校主持


完工於唐上元 十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西元676120日)


此窟平面呈ㄇ字形


南北寬30-33、東西長38-40、高22公尺


三壁設壇


58、正壁深456、側壁深157公分


正(西)壁主尊為高17.14公尺 的盧舍那佛


 



 


 


奉先寺主佛盧舍那大佛


被譽為“中國佛教藝術登峰造極之作”


是由中國古代女皇武則天欽命雕鑿的


據造像銘載


武則天為建造此寺及佛像


曾“助脂粉錢兩萬貫”


並親率朝臣參加了盧舍那大佛的“開光”儀式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窟


代表了唐代(公元618904年)石刻藝術的風格


長寬各30余米


整個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


盧舍那雕像更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


豐腴典雅  栩栩如生


智慧的雙眼


向下俯視


令人產生心靈上的震撼


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據說盧舍那大佛


是依據武則天臉像雕塑


 


 


而老婆在家的威嚴


卻不下武則天


 


 


 


 



 


 



 


 




 


 



 



 



 



 


 


正壁主尊盧舍那佛左右分別為弟子迦葉 阿難


再外為文殊  普賢菩薩


 





 








 





 




 



 



 


左(北)壁為毗沙門天王及金剛力士


右(南)壁為增長天王和金剛力士


天王與菩薩之間各有供養侍女一尊


造像之間的壁面雕鑿有造形風格相同的等身立佛龕


 



 



 



 



 



 



 


碩大的群像中有主從的對比


文與武  動與靜的對比


主次分明


突顯 象徵佛陀


智慧光明普照的盧舍那佛


至高至尊的地位


 


宏偉壯麗的巨型群雕


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


無與倫比


 


這是此次中原行


最撼動我心的際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n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