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波瀾---陳澄波紀念畫展

2014年適逢陳澄波先生(1895-1947)120週年誕辰
為紀念這位在東亞近代美術史上
留下珍貴文化遺產和推動美術教育的前輩藝術家
臺南市政府、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文學館及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共同合作盛大舉行東亞巡迴大展
臺南市將以「澄海波瀾─陳澄波大展」作為首展
期使世人對其一生畫業的努力成果和奉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展出的作品、文物數量高達千餘件
同步在新營文化中心、台南文化中心、鄭成功文物館、國立台灣文學館等4個展館展出
4個展館各有主題
有關大師推動美術美育教育的相關文物
以及大師觀察到的台灣現代化並將其入畫的作品
安排在展出主題為「美育前線.現代之眼」的新營文化中心展出
其餘3個展館的主題為
台南文化中心「世界座標.巴黎想像」
鄭成功文物館「東方情緒」
國立台灣文學館「波光瀲灩」


陳澄波(1895年2月2日-1947年3月25日)
臺灣著名畫家
1926年以一幅〈嘉義街外〉的作品
入選第七回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 簡稱「帝展」 )
這是臺灣人首次以西畫跨進日本官展的門檻
其後又數度入選「帝展」和其他各項展覽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
在3月25日被國民黨政府於嘉義火車站前槍斃
享年52歲


陳澄波1895年(明治28年)出身嘉義
母親早故
父親陳若愚為清朝之舉人
受聘在外為私塾老師
陳澄波從小由祖母帶大
先進私塾讀漢文
13歲進公學校讀書
後又到臺北市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即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就讀
由陳澄波留下的日記中
可以看到他自幼就繪畫的興趣
畢業後返回嘉義任教於公學校
1924年(大正13年
以將近三十歲的高齡考入當時畫家的聖殿
東京美術學校繪畫科就讀
是早期留學日本的台灣學生之一
1926年(昭和元年)
他以畫作〈嘉義街外〉首次入選日本第七屆「帝國美術展覽會」
成為台灣以油畫入選該展覽的第一人
繪畫燃燒著他的高昂的生命
他說「一個以藝術創作為己任的人,若不能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死,還能夠算是個藝術家嗎?」
他一生最崇拜的藝術家正是高更
家中兩本關於高更的傳記和書信集
他用紅筆畫了又畫


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
陳澄波選擇升上該校研究所 專攻西畫5年
期間曾於台灣、日本、中國各地舉辦多次作品展
1929年(昭和4年
受聘至中國上海新華一專與昌明藝苑任教
並獲選為中國12位代表畫家
同年6月,以畫作「清流」受推薦代表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
1933年(昭和8年)
陳澄波返回台灣
與楊三郎、李石樵、顏水龍、李梅樹、廖繼春、立石鐵臣、陳清汾
等8位畫家合組「台陽美術協會」
並致力於將台灣各地名勝畫入畫布中




1945年
二戰終了
陳澄波被推認為嘉義市
各界籌組的歡迎國民黨政府委員會的副主任
1946年
擔任嘉義市第一任參議會(今嘉義市議會)議員
從藝術界跨入政治界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
嘉義地區發生嚴重衝突
國民黨的軍隊被民兵圍困在水上機場內
嘉義市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接受其和談要求
而於最後一次推派代表時
派潘木枝、盧炳欽、柯麟、陳澄波、邱鴛鴦(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劉傳能
等六人擔任「和平使」前往協商
不料只有邱鴛鴦、劉傳能兩人順利回來
其餘全遭對方拘捕
並用粗鐵線捆綁起來
3月25日上午
這些人被國民黨軍隊捆綁起來
從嘉義市警察局沿著中山路遊街至火車站前
然後未經審判被槍斃



可以寬恕
不能沒真相
唯有真相
才能寬恕